中國學者:傳播是耐多藥結核病疫情的真正“元兇”
來源:新華網 2016-12-15 | 我要評論
新華社上海12月14日電(仇逸、孫國根)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高謙教授領銜團隊與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梅建教授領銜團隊合作,經多年研究,證明耐多藥結核病的傳播是導致耐多藥結核病疫情的主要原因,糾正了國際醫學界長期以來認為“治療不當是產生疫情的主要原因”的觀點。
成果將為制定耐多藥結核病的控制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最新一期的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傳染病》雜誌已在線發表了研究成果,引起同行廣泛關注。
據悉,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目前仍嚴重威脅人羣健康。結核菌耐兩種主要抗結核藥物(異煙肼和利福平)以上就被稱為耐多藥結核病。據2016年世界衞生組織統計,2014年全球有約48萬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我國耐多藥結核病疫情嚴重,每年新增患者中有5.4萬為耐多藥結核病患者。
研究人員收集了上海市2009年至2012年的7982例結核病患者的結核菌樣本,從中鑑定出367例耐多藥結核菌,應用基因型檢測、全基因組測序和流行病學網絡分析法,深入研究耐藥結核菌在患者之間的傳播及其傳播過程中的進化,結果發現至少73%的耐多藥結核病人由傳播導致,其中44%的病人是在感染後1至2年發病;傳播主要發生在社區以及公共場所;診斷不及時是傳播的主要危險因素。
同時,研究發現耐多藥結核菌在傳播過程中會產生新的耐藥,成為更加難治的廣泛耐藥結核菌,且耐多藥結核菌自身也在不斷進化,通過補償性突變,提高了自身的適應力。
高謙表示,目前我國發現的耐多藥結核患者中,僅約60%的病人接受治療,治癒率不到40%。大量的耐多藥結核病人作為隱藏的傳染源依然在不斷傳播。因此,專家建議,應及時調整防控策略,將防控工作的重點放在加強發現患者和控制傳染源上。當前,急需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基層實驗室的能力,及時診斷和發現患者;對於已發現的患者,應加強規範化治療,避免產生新的耐藥;強化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的社區管理工作,阻斷疾病傳播。如有健康疑問,可到全球醫院網公眾號(webQQYY)諮詢。(責任編輯:石衣)
(本文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及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根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規定視予以公告,如有侵權,請履行《條例》規定“通知與刪除”簡易程序,避免糾紛!)


- ·中國科學家鑑定出人體寨卡病毒抗體 有望研製疫苗2016-12-16
- ·中國科學家論證 惡性血液病治療有新希望2016-12-14
- ·研究:屠呦呦團隊的青蒿素或可治糖尿病2016-12-05
- ·世衞組織研究:雄性激素避孕取得有效成果2016-11-16
- ·科學家通過心臟可視化預測中風風險2016-11-15
- ·研究發現炎症致胰島素抵抗及糖尿病的新機制2016-11-15
上一篇:中國科學家論證 惡性血液病治療有
下一篇:中國科學家鑑定出人體寨卡病毒抗體